浅谈数字化音乐在音乐治疗领域里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2-24 18:57:00
《中国音乐词典》中的126位中国历代音乐家,其平均寿命为62.6岁,而《辞海》中记载的142个帝王平均寿命为51.3岁。就是说音乐家平均寿命比帝王的平均寿命长11.3岁,而比同时代人的平均寿命长0.5~1.0倍;有科学家曾经对19世纪末以前出生的95位作曲家和119名演奏家作了详细调查,结果发现:这些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寿命,比常人要长得多......
音乐疗法(Music Therapy)诞生于1940年的美国,并逐步发展成为一门集音乐学、心理学和医学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音乐在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重要应用。用音乐调治身心是我国传统的怡情养性之法,西方国家也将其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精神病治疗、老年陪护、特殊教育、胎教早教、美容驻颜、睡眠减压等领域。
音乐疗法对个体的干预依托于音乐的4种基本功能。一是生理共振作用。音乐可以通过大脑边缘系统调节躯体运动、自主神经及大脑皮质,同时作为一种声波,可以与个体的生理频率发生共振并加强神经元之间的联结。二是心理共情作用。音乐能够以一种非语言化的方式直接影响个体情绪,并创造意向世界与想象空间。三是社会共融作用。音乐能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自我克制能力,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四是审美共享作用。美的音乐可以唤起美的体验,唤醒内心积极的力量,使个体享受生命的历程。基于音乐的四大功能,现有的传统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接受式音乐疗法、再创造式音乐疗法、即兴演奏式音乐疗法等。
美妙的声音和乐音能使人增寿、减压的功能之本在哪里?简单的呼吸之间又蕴藏着多大的能量?一张琴、一管箫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届时两位音乐人将借助中国最古老的两件乐器——琴、箫,来探知熟悉而又陌生的音乐与生命的奥妙!
琴,乃中华最古老之丝弦乐器。琴风崇尚冲和大雅而黜除炎俗,为性灵之涵养与自足。追求中正平和之泱泱大度与轻微澹远的深远意境。洋洋几千载,厚积中华音乐之神髓、中华文化之精神。“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君子琴书自娱”。“琴棋书画,文人四事,书房设琴”,乃文德积萃之象征。
琴之音,恬淡冲虚,松沉旷远。天音清亮飘渺,地音宽大宏阔,人音丰富多变。一器而具备天、地、人三籁,可谓妙器矣。古琴音乐是静的音乐,最宜个人修养自娱或三两知己一室雅集。抚琴吟猱精妙之处,万壑松风,天上流水,山气云影、虫鸣鸟语乃至人情复杂之思、宗教哲学之理,都能于琴中蕴涵、表达。《琴史》谓:“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白日辛苦,夜听古琴。月白风清,良宵之夜,放下俗务,抚琴一曲,宽坦身心,远离尘虑。听一曲《山居》,抚一曲《白雪》,于琴乐妙音中,悠悠不已。虽处一室之中,也如在深山幽谷,如对苍木寒泉。
=======================
箫,于华夏大地生根已近九千年,舞阳“骨笛”是为中华乐器之鼻祖。屈原九歌之“吹参差”,雅乐中竖吹之“篴”,乃箫之演变;秦穆公时萧史、弄玉“吹箫引凤”,引后世历代文人墨客称颂——“凤凰台上忆吹箫”,成为人们对神仙眷侣的崇敬和祝福;一代诗仙李白“笛奏龙饮水,箫鸣凤下空”之乐动天下的气魄,更将箫喻为神兽之鸣…此欲显箫是谓中国传统文人的重要象征符号之地位。
以音乐为媒介、传统管乐学习为手段、中国古典哲学与现代心理学为依托;自我心态的调整和有规律的能量(气息)收放练习为目的的学习及减压方式。同时在尽情展示、释放或抒发自我情感的过程中,增强感性思维能力和个人艺术气质。 箫行正身,箫鸣静气,正身静气,乃为修心。因有此引、转、气、控、振、化、合七字决,是为音乐、自然与生命之完美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