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中与“论乐”相关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思想,包括音乐与自然、音乐与社会、音乐审美等多方面内容。先秦时期,人们认为音乐与自然、社会息息相关,而音乐审美与人、社会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音乐的由来本于太一”表明了《大乐》谈音乐的本源,所持的是一种朴素的天道自然观。“太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指的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道”。吉联抗先生在其著作《吕氏春秋中的音乐史料》中曾谈到:“这句话虽然很虚,但也反映了一种对音乐的认识:音乐是从有了人类就开始存在的。”
除此以外,“太一”在这段话的描述中逐渐呈现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形成万物,万物震颤,进而产生音乐。笔者认为这段话一方面从自然观的角度表达了音乐产生的过程,另一方面从物理的角度阐述了声音的产生,这样论述的原因大概是因为音乐由声音组合而成,而声音从振动中产生,所以古人才将音乐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万物的振动吧。总体而言,音乐“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强调了音乐与自然界不可分割的关系。 《吕氏春秋》主要从人的欲望及人的感受来论述音乐审美思想。《大乐》篇中谈到了音乐与人的欲望之间的关系,“天使人有欲,人弗得不求……欲与恶所受于天也,人不得与焉,不可变,不可易。世之学者,有非乐者矣,安由出哉?” 这段话表明了作乐乃人之本性、不应该反对的观点,其中的“本性”指的就是人的欲望。这从侧面反映出的音乐思想是:人的欲望因受制于天而不易改变,音乐要作,怎么作?依据人的欲望而作。音乐的审美愉悦即是人在音乐中感受到了快乐,实现对音乐的审美愉悦。 《侈乐》篇中谈到:“为木革之声则若雷……以此为乐不则乐。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主愈卑,则亦失乐之情矣。”《适音》篇中谈到:“衷也者适也,以适听适则和矣。乐无太,平和者是也。”这表达了以侈乐为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有适中的音乐才能带给人愉悦。
除此以外,“太一”在这段话的描述中逐渐呈现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形成万物,万物震颤,进而产生音乐。笔者认为这段话一方面从自然观的角度表达了音乐产生的过程,另一方面从物理的角度阐述了声音的产生,这样论述的原因大概是因为音乐由声音组合而成,而声音从振动中产生,所以古人才将音乐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万物的振动吧。总体而言,音乐“生于度量,本于太一”强调了音乐与自然界不可分割的关系。
《吕氏春秋》主要从人的欲望及人的感受来论述音乐审美思想。《大乐》篇中谈到了音乐与人的欲望之间的关系,“天使人有欲,人弗得不求……欲与恶所受于天也,人不得与焉,不可变,不可易。世之学者,有非乐者矣,安由出哉?”
这段话表明了作乐乃人之本性、不应该反对的观点,其中的“本性”指的就是人的欲望。这从侧面反映出的音乐思想是:人的欲望因受制于天而不易改变,音乐要作,怎么作?依据人的欲望而作。音乐的审美愉悦即是人在音乐中感受到了快乐,实现对音乐的审美愉悦。 《侈乐》篇中谈到:“为木革之声则若雷……以此为乐不则乐。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主愈卑,则亦失乐之情矣。”《适音》篇中谈到:“衷也者适也,以适听适则和矣。乐无太,平和者是也。”这表达了以侈乐为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有适中的音乐才能带给人愉悦。
这段话表明了作乐乃人之本性、不应该反对的观点,其中的“本性”指的就是人的欲望。这从侧面反映出的音乐思想是:人的欲望因受制于天而不易改变,音乐要作,怎么作?依据人的欲望而作。音乐的审美愉悦即是人在音乐中感受到了快乐,实现对音乐的审美愉悦。
《侈乐》篇中谈到:“为木革之声则若雷……以此为乐不则乐。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主愈卑,则亦失乐之情矣。”《适音》篇中谈到:“衷也者适也,以适听适则和矣。乐无太,平和者是也。”这表达了以侈乐为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有适中的音乐才能带给人愉悦。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10-2022 心探索-心体感-心无界 💊 深圳第九感健康科技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宝安北路3019号 电话:0755-25115581 13570880178 18929394181 QQ:1685615566
抖音:tigan12356 喜马拉雅:中国体感音乐 备案号:粤ICP备16110372-2号技术支持:黑羽网络粤ICP备1611037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