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乐堂·天顶上的一滴水》 建筑·音乐·禅
发布时间:2019-09-03 09:46:00
在江南古镇的老宅里,天顶上的一滴水引出禅声与巴赫,水摇滚与弦乐四重奏撞击,还有琵琶的轮音与人声的吟唱……水从河上流到屋里,观众围坐一池水面,那就是“水乐堂”的舞台。在水乐堂里,音乐是看得见的,而建筑也是可以演奏的乐器。而当水不仅仅是水,禅不仅仅是禅,建筑也不再只是简单的庇护之所,也许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感官的享受,而是指向心灵的思考和探索。
将“水”与“禅”引入演出空间
水乐堂是一个由音乐家谭盾和建筑师胡倩合作的产物。没有这样奇妙的组合为前提,这个原本破败的江南老宅恐怕难以灵性重生。给音乐一个容器,赋建筑以节奏,音乐和建筑之间的界限变得暧昧,禅境由此而生。
2007年,谭盾来到上海朱家角采风。当他听到圆津禅寺晚课时僧人的诵读声与撞钟声时,对于声音异常敏感的他当即决定,将工作室选址在那座与圆津禅寺隔河相望的,约有百余年历史的三进老宅中。“宁静中我有了一种幻觉,好像听到了音乐圣人巴赫在唱歌。就如‘天人合一’、‘东方与西方’的这种幻觉。”也因此,在水乐堂改造的时候,谭盾向建筑师提出了将“水”与“禅”引入演出空间的想法。
于是,用简明工业建筑的构思以钢结构将原本的木质房屋结构顶起来变成二层,地面被改造成水地板,将河水引入室内,再流出,使室内室外天然融合。而原来粮仓的天井,则被封起来并留了天窗,充满创意的顶棚用重达半吨的纯银打造了一轮明月,上面可以释放出一吨的水,让水琴肆意演奏。晚上的时候,水流与河流恍若连成一片,粼粼的波纹同时荡漾在地面和贴满锡箔的弧形屋顶上,与音乐交织在一起,填满水乐堂的每个角落。
以古宅为琴 以流水作弦
在古镇包豪斯风格的老宅里,河中的水流入屋内成一池舞台,观众坐定,把音乐当建筑看,把建筑当音乐听。演出共分4场,约63分钟。4个章节分别是:“禅声与巴赫”、“水摇滚”、“弦乐四重奏与琵琶”以及“四季禅歌”。
“天顶上的一滴水”从穹顶一泻而下,玄妙的回音引出禅声与巴赫的对话。傍晚正是对岸圆津禅院做晚课的时辰,木船载着身批袈裟的一众僧侣远立在对岸,手提红灯笼随波摇曳,灯光衬着15世纪的古剎映在河面,木鱼声在禅乐中似隐若现。这便是第一章“禅声与巴赫”。接着演员在水池子里奏着音乐,跳起了摇滚和踢踏舞,弦乐四重奏奏出巴赫,由水乐堂的水面地板发出的水摇滚回应,表达了钢铁与木头”“东方与西方”“耶稣与释迦摩尼”的对话。“弦乐四重奏与琵琶”,不仅是把西洋乐器和中国民族乐器结合在一起,而且是把河流当琴弦,把建筑当乐器。天顶被设计成了“水琴”,水滴从天而降时,如同一个巨大的交响乐队,正如李白所说“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这种改造后新的建筑形态,被谭盾称之为民豪斯(Minhaus), 一种基于包豪斯(Bauhaus)而新定义的建筑风貌。适应“水乐”的独特概念,所有的钢铁建材都被当做乐器来设计,钢柱、楼梯,都在表演中被打击使用,也就是说“有某种钢铁摇滚的气息”。人们可以站在纯白的鹅卵石上,可以惬意地站在水里,或者坐在镶嵌在墙壁的钢板上看演出,另外还特别设置了VIP区域。“如果愿意的话可以穿潜水服呆在水里,或者穿套鞋站在水里,当然也有一些水面上装有玻璃,可以防潮。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谭盾希望观众能以特别的方式聆听禅声与巴赫,以及“水摇滚”,而整个演出将大自然的声音与音乐、建筑、视觉图案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