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疗愈与希望——谈谈体感音乐治疗
发布时间:2022-04-24 08:52:00
不可否认,“音乐使生活更美好”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已有研究显示:音乐有助于心理健康,因为它可以降低血压和心率,减少血液中压力荷尔蒙的分泌。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属性,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进社会关系。音乐甚至可以改善我们的耐力,给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增添乐趣。
音乐不仅有锦上添花的作用,更能发挥雪中送炭的独特价值,是人生低谷期的安慰剂。想想音乐大师贝多芬留给后人的传世名作《命运交响曲》吧,这部彰显生命蓬勃力量的壮丽凯歌就创作于贝多芬最失意之时。彼时,他的耳聋已完全失去治愈的希望,他的热恋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使贝多芬处于死亡的边缘。但是,并不受幸运女神青睐的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死亡,而恰恰是在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展开了一波旺盛的创作高潮:《英雄交响曲》尚未完成,《命运交响曲》已开始动笔。1803年,活泼浪漫的《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已在上演,同场首演的还有《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和为钢琴、合唱与乐队写的幻想曲。在此期间,完成的著名作品还有两部奏鸣曲、一部歌剧、一部小提琴协奏曲、重奏曲、弥撒曲等等。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经典,成为垂世之作。
资料显示,在古埃及时代,当时的古埃及人很早就知道应用铜管类乐器,直接放在坐骨神经疼痛的部位,进行体感音乐镇痛治疗。除此之外,还有VR沉浸式治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专业人员不需要大量的设置即可实现完全沉浸。传感器将被嵌入在硬件、服装以及其他的可穿戴设备中。通过佩戴可改变温度的手套,穿着产生震动感的服装以及携带产生虚拟气味的装置将能够“替代现实”。通过对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感知上的刺激而使人在颅内、头皮、背部或身体其他范围内产生一种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刺激感。
相信每一位听过贝多芬音乐作品的人都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即使多数人可能并没有经历过如他一般命途多舛的人生境遇,但乐章中的每一个音符依然直击灵魂深处。不论是正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会从中获得对生命、对人性的思考与感悟,这种体会虽然不能量化,但是却已有科学研究证明,音乐是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辅助治疗的。
世界著名音乐治疗专家、美国纽约大学临床音乐治疗系主任NIR教授对音乐治疗做过这样的定义:这是一种通过音乐的艺术手段,对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活动加以调试的康复疗法,同时也是一种保健和教育相结合的高级康复活动。
那么,音乐究竟是如何对人体产生作用,又是如何产生临床疗效的呢?也许你无法想象,音乐竟然能够直接作用于细胞!德国奥格斯堡大学莫扎特音乐学院临床音乐治疗系的研究人员曾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发现:健康人体全身所有的细胞,甚至是表皮细胞其实都存在一种“微振”现象,而心脏、大脑、胃肠等处细胞的“微振”则更为突出。这种“微振”具体表现为,在大脑皮层的统一指挥下,周身的细胞会按照一定的节奏振动,仿佛是一场颇具气势的“细胞大合唱”。当外部的音乐源流经听觉神经、作用人体时,如果其节奏和人体生理上的“微振”恰巧合拍,两者便会产生物理学上所说的“共振”现象。而当身体遇到健康“故障”时,体内的“微振”会失调,这时,如果能够科学地选择音乐,有意识地借助它的力量,调整体内细胞的“微振”,就有可能使生理机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起到对病症的缓解作用。
因此,选择和你的身体“合拍”的音乐有助于健康哦!